科技期刊的春天来了
11月14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五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15个文件,其中《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就如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里面的句子:“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春天到来了”,科技期刊同样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会议强调了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文件的出台,开启中国科技期刊的新纪元。
什么是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2018年,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联合有关专家学者和相关机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尤其是在运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了“中国科技期刊‘寻乌’调查报告”“国外科技期刊发展战略及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模式案例研究”等研究成果。探讨了“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概念,即:能发表最具原始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学科影响力指标位居世界综合或学科领域定量统计排名前5%的期刊。分析了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现状,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策略和方向。
科技期刊自问世以来就成为展示创新成果、推动学术交流、传播科学文化、传承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既是记录科学发现与激发创新思想的主战场,也是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更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席卷全球,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以及人民生活福祉,其孕育兴起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同样对科技期刊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全球科技期刊已超过4.2万种,却仍无法满足人类社会对科技知识的需求。现代新兴技术与传统出版模式融合发展,驱动科学信息传播方式和出版模式发生深刻变革,科技期刊迈向数字化传播和跨国集团化商业出版崭新时代。
中国科技期刊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长期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实力迅速提升,以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期刊数量稳步发展,到2017年已达5052种;学科门类齐全,基本覆盖理、工、农、医、交叉学科等领域;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一些优秀科技期刊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提升明显,如《国家科学评论》创刊4年影响因子就达到9.4,成为国内综合类期刊翘楚;《细胞研究》1990年创刊,目前影响因子达到15.4,成为《自然》及《细胞》子刊的有力竞争者;《光:科学与应用》2012年创刊,2015年以来连续4年影响因子超过13,位居SCI收录的全世界光学期刊榜前3位。
然而与科技强国和世界一流期刊相比,我国科技期刊数量和质量、学术引领、视野格局、资源配置、体制政策、文化沉淀等方面差距甚大。总体来看,我国科技期刊数量多而不强,缺少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和领跑种子选手;学术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偏弱,资源整合能力和融合发展能力不强。据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统计,全球科技期刊共有4.2万种,美国占20.4%,而我国仅占7.9%。据美国科睿唯安《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虽然我国进入SCI的各学科Q1区期刊近年来快速增长、达到46种,但也仅占该区总量的2.1%,而美国则有1050种、占46.8%。
一流科技期刊的发展需要深厚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累,需要长期的品牌经营,厚积薄发、久久为功。我国科技期刊的差距,深层次原因涉及到科技发展、人才机制、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等多种因素,科技创新领跑能力不强成为主要制约。虽然我国在生命科学、纳米、化学、物理等领域不断出现世界级的成果,但科技生态系统优势尚未形成,科技期刊体系布局失衡、治理方式落后,参与全球高端人才和优秀论文配置的主场优势尚未形成,缺少孕育一流成果不断出现的平台,特别是缺少承载优秀论文的科技期刊。
在清醒看到问题的同时,也应客观判断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未来。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面临着非常好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也是我们赢得未来发展的新优势。
一、科技期刊引领知识思想源泉,科技创新驱动科技强国建设
纵观世界科技期刊发展史,科技期刊与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相随相伴,一流科技期刊的崛起,往往伴随着世界科学中心的崛起,其发展历程本质上体现了世界科学中心的变迁。
我国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大力加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对于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科技主动权主导权、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走近世界科技舞台中央、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抓住机遇、突破瓶颈,加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推动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这既是中国科技由大变强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提升国家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积极作为,把握主动权,抢占制高点。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新兴交叉学科不断催生,新一代数字技术强力驱动。站在科技和产业变革深度融合的历史拐点,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人才优势和科技后发优势,全局统筹,系统施策,补短板扬长板,集中力量破解科技期刊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瓶颈,未来发展的新优势体现在:
一是系统突破期刊发展瓶颈的制度创新优势日益显现。党中央高度重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中推进期刊治理的现代化。二是科技人才队伍量质提升不断夯实一流期刊发展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三是科技和产业蓬勃发展为一流科技期刊注入源头活水。科学、技术、产业、经济的深度融合拓展期刊发展的新路径。四是新兴交叉领域方兴未艾催生一流期刊的创设方向。信息、生命、制造、能源、材料等汇聚创新空前活跃,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合成生物学、认知科学等广泛交叉,成为期刊发展的新赛场。五是新一代数字技术深度重构期刊形态,孕育颠覆式力量的出现。学术社交平台、大数据及可视化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快速渗透,形成传统期刊发展颠覆式力量。
二、协同发展 多元融合,大力建设一流科技期刊
一流科技期刊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推动中国科技期刊创新发展,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口,强化全局统筹、重点分类施策。一是构筑科技期刊培育发展体系。二是统筹一流科技期刊与一流学会建设。三是打造跨域布局新机制新平台。四是推进科技期刊生态建设。五是促进科技期刊国际合作交流。
科技期刊汇聚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体现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培育一流期刊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性工程,一流科技期刊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相伴相随,对于建设世界创新高地、集聚一流创新要素具有至关重要的枢纽作用。我国已成为期刊大国,但缺乏有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在全球科技竞争中仍存在明显劣势,面临着世界期刊强国的激烈竞争。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人才与成果持续涌现、新兴交叉学科融合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加速超越等为我国科技期刊建设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全力推动数字化、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进程,构建协同创新、多元融合的中国科技期刊体系,提升全球学术交流话语权和学术评价主导权,为服务世界科技强国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做出实质性贡献。
中国科技期刊既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各方面的挑战。与西方世界的办刊人不同,当代中国的办刊人,应更具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更具使命感、紧迫感、赶超感,提倡“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因此,效而不拘,绝不盲从,既要提倡借鉴世界一流大刊的先进经验,还要探索一条创新超越的全新道路,打造独立自主的一流学会一流大刊。
- 科技期刊的春天来了2018-11-16 10:11:02
- 春泉产业信托(01426.HK)到底价值几何?2018-11-08 02:11:16
- 北京日坛国际酒店魏强惨案,看黑恶 势力横行2018-11-05 05:11:09
- 观音山公司诉南方电网等侵权案在广东开庭2018-11-05 02:11:23
- 《奔现攻略》,作家奇露亚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年轻化结合2018-11-05 12:11:01
- Wow! “雕”牌遥居“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日化榜首2018-11-01 06:11:19
- 165周年纪念版i3钢琴全球首发,诺英德曼开启教育新零售2018-11-01 11: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