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纪实

 发布时间:2020-09-29 10:30:28
来源:互联网综合
 字体:

  2020年3月初,接到了武夷山原副市长阮雪清同志的电话,我们兴致勃勃地回忆起武夷山申报世界遗产时的往事,畅谈之后互祝安好。挂断电话意犹未尽,我走到书架前,找出当年那本武夷山申报书,摸着那有些泛黄的封皮,翻开的瞬间我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那段既有辛酸劳苦又充满快乐幸福的岁月。【作者:曹南燕;来源:通世智库;编撰:张小青】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武陵源、九寨沟、黄龙等三批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成功,筹备中的武夷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工作就已启动。我时任建设部风景名胜处处长,有幸负责这次申遗项目的具体工作。

  与武夷山的缘分,要从1993年我把黄山的一本申报书交给了武夷山申遗办开始。申报世界遗产的准备工作繁琐而细碎,岁月在我们埋头整理资料时,不经意的划过了三个春秋。

  1996年2月,由建设部牵头,召集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文物局、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武夷山管委会召开申报工作地方接洽座谈会。武夷山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时任武夷山市副市长的阮雪清同志对申遗工作特别上心,她时常和我电话交流,多次提出对申报资料编撰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1997年10月,我看到第一版申报书,反复阅读后感到申报书内容丰富,但价值挖掘尚需深入。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我对申报自然遗产部分应对自如,而文化遗产方面的申报工作缺乏信心。为了确保申报书内容完美的呈现给世界教科文组织,我向部里提出建议,希望委派专家团队采取实地考察的方式,细致研讨以提升武夷山可挖掘的深度价值。

  武夷山申遗工作作为建设部的一件大事,我必须集中武夷山的相关资料系统的看一遍,大到规划小到素材,不放过任何一处细枝末节。根据世界遗产自然文化的标准及武夷山的资源情况,我分类列出工作内容及需要提供指导的专家名单,首先想到建筑文物专家罗哲文老先生。作为他唯一女弟子,希望恩师参与此次申报,有他坐镇能成为大家的主心骨。又诚邀生态专家陈昌笃、地质专家宋林华、植物专家林源祥、园林规划专家唐学山等文化与自然方面的专家学者,分管我们工作的赵宝江副部长批准了我的提供的专家名单,并委派我协调专家们一起前往武夷山。

曹南燕与恩师罗哲文先生

  为了完成好这项工作,我们严格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申报时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具体要求进行编写,写出特点,写出价值;做到语言风格简明扼要,数据信息精准无误。当时所有工作成员分为自然组、文化组、摄影宣传组、综合组,四个组各司其职。那时候的办公方式远不如现在便捷,没有电脑等不能打字,只靠大家手中的一支笔,事无巨细认真记录。

  专家们按分工,亲力亲为实地考察,不厌其烦的翻阅各种资料,无数次的修改订正,各抒己见的讨论,即便因为被次日汇总的内容,研究之后遭到否定推翻重来,大家也都没有丝毫怨言。每一位参与编写的专家、成员都深知,这本申报书不是代表一个人、一座山或是一个省,而是代表中国,我们要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厚的自然遗产。因此我们要用最严谨的文字、最客观的内容、最深刻的价值来完成申报书的编写。正是因为大家都怀着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加班到凌晨后,翌日继续工作视为常态。罗哲文老先生以及诸位老专家都年逾六十,也照样同大家并肩作战。他们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和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让大家备受感动。就这样,七八天夜以继日的工作,又经过专家们的几轮审阅研讨,确定为终稿。此时的我们都长舒一口气,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觉得付出的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

  我作为项目负责人在高兴之余,还需要把大家送来的稿子统一核查,翻阅资料进行核对。工作量之大自是不言而喻。在那段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工作历程中,记忆特别深的是被称为武夷山“小秀才”的杨明,他是申遗办的常务副主任,还有漂亮干练的衷楷夷,她是申遗办副主任。在二人的通力协作下,将文稿修改、串联、打印、校对等工作,以及上传下达的沟通和对各部门的协调,都处理的井井有条。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特别是阮雪清副市长领导支持、武夷山管委会主任徐恩华等同志的辛勤付出,申报书的编写越发顺利,总稿终于呈现在大家面前。为了不出现任何一点纰漏,我希望与各部门专家再召开有一次研讨会,当申报书的编撰内容在研讨会上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时,压在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地了。

  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工作由国家建设部负责,申报文本需要由主管部门第一领导——时任部长俞正声签字才能生效。我与俞部长秘书李强沟通,并和从武夷山来送申报书的“小秀才”杨明同志抱着60本申报文本(包括中、英文版)直接到俞部长办公室,请他签字。这也是我第二次见到俞部长,他依然是那么平易近人。

  部长说:“曹南燕,放在这儿吧,我来签,你给我翻页。”签完字需要晾一段时间,再合上申报书。期间打算去部长办公室外边等候。俞部长见状,和蔼地问:“你在办公室呆一会儿,就不要去外面了吧。”我说:“已占用了您很多时间,怕耽误您的工作。”俞部长微笑着,指着沙发示意我坐下。我马上说:“那俞部长我就向您汇报汇报武夷山申遗的情况吧。”俞部长问:“这次申遗有把握吗?”我信心十足的告诉部长:“问题不大。从1986年开始投入中国申报第一批世界遗产工作,参与了泰山、黄山、峨眉山等双遗产的申报,都得到批准。咱们部里牵头做的泰山的申报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誉为第三世界最好的一本申报书,黄山申报书被国际申遗专家桑塞尔博士确认为是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范本。” 随后,部长又询问了些申遗相关工作的进展,我都一一进行了汇报。俞部长非常满意地点点头,给予了许多鼓励,要求我要认真地做好后续工作。

  一切准备就绪了,申报书上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焦急又耐心的等待了数月。终于,1999年12月1日,在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大会上,中国武夷山作为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泰山、黄山、峨眉山之后中国第四个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区。这样的结果是在意料之中,但激动之情依然无以言表。

  多年来我和大家的努力,收获了满意的结果,不枉领导对我的信任,为祖国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更因为我深知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项目,看似只是完成一本申报书的编撰,实则在申报的方方面面都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包含了国家部委、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等同志的睿智策划,以及实地考察不分昼夜辛勤编写材料的专家组及成员们,还有那些配合我们完成工作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武夷山能够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取得成功,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我更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厚爱,是国家给了我这个平台,让我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专业为祖国做一些微薄的工作,这是我一生的荣幸。

  合上申报书,抚今追昔想到自己从1993年与武夷山结缘,1999年武夷山申遗成功,2000年受邀出席人民大会堂武夷山申遗庆功会,2010年再赴武夷山参加申遗成功十周年总结大会,时至今日武夷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已经二十年了。

  与武夷山的情缘沉淀成为一份凝重、壮丽、且隽永的记忆。【作者:曹南燕;来源:通世智库;编撰:张小青】

作者曹南燕

  点击“通世智库”关注我们,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作者简介:曹南燕,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副会长。1986年开始参与了中国第一批世界遗产中国泰山的申报工作,以后又亲自参与了黄山、黄龙、九寨沟、武陵源、峨眉山一乐山大佛、庐山、武夷山、苏州园林等项目的遗产申报、补报、管理、指导等工作。第一次组织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庆祝泰山,黄山申遗成功大会,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导后,影响全国,开创了让国人了解,重视中国世界遗产工作的范例。

>更多相关文章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CopyRight(C)2012-2015 每日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3023022号 版权所有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权利,请联系将会在核实后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