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重磅发布
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重磅发布——近6900万条数据揭秘青少年用眼现状
8月29日,“第二届国民视觉健康高峰论坛”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成功举办。会上,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与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联合发布了《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下称《报告》)。《报告》随机抽取来自全国8759名云夹活跃用户的近6900万条有效数据,对2020年青少年用眼行为、视觉环境及近视认知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报告》聚焦近视人群的低龄化发展趋势、近视防控的情绪图谱、近视防控的阶段性成果以及智能科技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四个方面的内容,旨在进一步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与此同时,《报告》还通过分析当下近视市场乱象丛生,谣言滋生,众多家长对于近视防控存在认识误区等现象,呼吁近视防控需要政府、医院、学校、家庭、学生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构建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工作的综合防控体系。
1-7月青少年用眼时长超标2倍,每两人就有一人近视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也就是说,我国儿童青少年每两人就有一人近视。同时,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中国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云端”教学的开展,给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带来了新的巨大挑战。据教育部对9省份14532人的最新调研显示,与2019年底相比,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生近视率增加了8.2%,高中生近视率增加了3.8%。
鉴于日益严峻的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2020年1-7月份,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通过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产品“云夹”,收集了8759名6-17岁儿童青少年的共计近6900万条疫情期间的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数据,并对这些海量的用眼行为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最终以此为核心内容形成了《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
《报告》数据显示:在用眼时长方面,青少年平均每天用眼时长在4小时以上,超过推荐值(<2小时)的2倍有余。
稍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用眼距离比平时有所改善,全天用眼平均距离为32.3cm,已有超过八成青少年用眼距离大于33cm,但仍有17.7%的青少年平均每日用眼距离低于标准线。
从地域上来看,我国东北、西南、华南、华东、西北、华北、华中等不同区域青少年用眼时长均超出标准1倍有余。其中,华东区域青少年平均用眼时长最长,高达277.9分钟,超过4个半小时。
户外活动是独立性保护因素,保持每天2小时、每周14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让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降低10%以上。这主要因为太阳光的光照强度比室内光照强度高数百倍,光照越强,多巴胺释放量越多,而多巴胺能抑制近视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高强度光照可使瞳孔缩小、景深增加,模糊减少,也能起到抑制近视的作用。
然而,根据《报告》,2020年1-7月,青少年平均每日户外有效暴露时长严重不足,仅为32.3分钟,尚未达到推荐值的1/3,使得孩子们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极大增加,这也可能是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11.7%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报告》特别指出,青少年近视防控需要“光合作用”,坚持户外活动必不可少。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更需要鼓励学生多参与户外活动。
同时,阅读环境的光照值也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报告显示,疫情期间青少年平均阅读环境光照仅为109.7,远远低于推荐值(125lux以上)。
网课时长直接影响青少年视力,近视谣言与认知误区亟待破除
疫情期间,各地号召“停课不停学”,学生居家“上网课”成为主流。据教育部最近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每天上网课总时长一个小时以内的,近视检出率是45.8%,超过4小时的则提升至76.7%,网课时长对孩子视力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也成为加剧近半年学生近视率增长的一大主因。
而伴随着近视率不断攀升的同时,整个社会对近视防控仍存在诸多误区,近视矫正市场亟待整顿。《报告》从多方面解读了近视防控的认知误区及谣言传播。“近视是能够治愈的”,“戴眼镜会导致眼睛变形”,“散瞳对孩子眼睛不好”,“戴上眼镜会让度数越来越深”,“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可以治愈近视”等都是传播度较高的谣言。
同时,《报告》的另一组数据显示大家仍对近视防控存在着许多认知误区。以“防蓝光眼镜”为例,即使中消协早就提醒“防蓝光≠防近视”,但是认为“防蓝光眼镜可以防止近视”的看法占据了所有“防蓝光眼镜”相关信息近60%的比例。
“云夹”等智能科技激发近视防控生产力,护航青少年眼健康
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持。通过大数据,对儿童青少年的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情况进行客观呈现,是制定科学有效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的重要前提和依据。《报告》特别提到,智能科技激发了近视防控生产力,为青少年近视防控、矫正、医疗提供了最新方案。为此次《报告》提供大数据采集支持的关键设备“云夹”便是其中杰出代表。
“云夹”能够对佩戴者的用眼距离、用眼时长、用眼角度、环境光照和户外日照时长5个维度进行精准监测,对近视相关行为监测准确性高达97%,为儿童青少年近视行为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此外,因受疫情和其他因素影响,儿童青少年无法及时到专业眼科医疗机构进行视力检测。无法及时掌握孩子的视力变化,就意味着无法对近视问题进行及时干预和矫治。面对这一难题,爱尔眼视光研究所自主研发了“爱尔测视力”小程序,该小程序能让家长在家自行监测孩子的视力状况,并根据视力检测的结果给出专业化、个性化的建议。对家长和孩子来说,既省时,又高效,是又一助力近视防控的智能科技利器。据悉,该小程序发布两个多月以来,已有全国31个省市、近100万孩子家长使用它来监控孩子的视力状况。
高度近视可致盲,需及早进行科学防控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组组长、温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吕帆教授强调青少年近视防控需要长期坚持、不可一丝懈怠
“近年来,通过对中小学生的近视普查工作,我们得出了许多详实的大数据。基于对普查大数据的分析,对青少年近视防控提出了四点启示,即将防控工作前移到小学、孩子上学不宜太早、加强户外活动、为孩子提供更优的健康管理等。”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组组长、温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吕帆教授进一步指出,“作为医生,我们还需要关注高度近视(近视度数>600度)的影响,因为高度近视是我们现实当中致盲最重要的病因之一,而且一旦进入高度近视的病理性变化是不可逆的损伤,所以我们要杜绝谣言,形成科学的近视防控观,对于高度近视可能发生病理变化的人群,给予高度关注。”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左一)主持“专业对话——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视觉健康”圆桌论坛。
“近视防控已成举国关注的话题,仍然任重道远。决不能人云亦云,放任谣言肆意发展。”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教授指出,“近视眼特别是高度近视眼将给眼健康带来巨大危害,我们在防控近视眼的策略上一定要牢记三点:第一、做好预防,降低近视眼的总体发病率;第二、控制近视进展,预防高度近视的发生;第三、如果已成为高度近视眼,则要极力防止产生并发症。另外,近视眼防控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命运的大问题,一个民心工程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科学问题,近视防控需要政府、医院、学校、家庭、学生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建立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工作的综合防控体系。”
爱尔眼科四川省区副总院长、成都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与小儿眼科主任林江介绍,近视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综合管制。
近视眼防控离不开高科技手段支持,同样也离不开家长、学生的参与。因此科普宣教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让我们的科普变得更有趣味更形象,让学生对近视眼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同时也需要加强市场管理,来严厉打击各类虚假宣传。最后,我们还需要通过一个严谨的措施来评价干预效果,及时调整、改变。”林江院长强调。
目前,爱尔眼科已搭建起“预防-检查-控制”三位一体的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体系,包括健康教育、用眼行为监测等预防干预手段;远视储备检查、屈光系统发育和双眼视功能检查等检查技术;以及控制视网膜周边离焦技术、改善双眼视功能异常技术和后巩膜加固术等控制方案这三个方面。不仅能全面检查、科学预测近视发生发展,还能提供个性化诊疗,帮助青少年儿童远离近视,享受清晰人生。
第二届国民视觉健康高峰论坛隆重举行
据了解,本届国民视觉健康高峰论坛以“国民视觉健康”为主题,汇聚政府、医院、企业、学校、在线视听app等多方人士,除现场发布《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外,还通过现场主旨演讲、嘉宾对话等形式,聚焦国民视觉健康,共话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新举措。
- 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重磅发布2020-09-02 03:09:25
- 旧房智能改造难、效果悬?海尔智家焕新方案一招击破2020-08-04 05:08:54
- 腾讯游戏:日均超500万账号触发人脸 其中90%被纳入防沉迷监管2020-07-30 05:07:14
- “传承经典 设计在线”龙顺成中式设计师之家系列活动在京举行2020-07-27 10:07:00
- 广东观音山做好“清凉文章”迎八方来客2020-07-01 04:07:43
- Unity联手腾讯游戏推出防沉迷系统开发工具,共促游戏环境生态建设2020-05-18 02:05:43
- 刷新认知!到海尔智家001号店,不光看家电,还能吃喝穿玩乐2020-05-15 06:05:28